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,这些信号要警惕

年轻人猝死现象日益严重

“哈萨克族歌手朴翔因心梗猝逝,年仅35岁”、”中山大学副教授刘一阳疑似因心梗去世,年仅38岁”…近年来,类似新闻频频出现,让人不禁担忧:为什么看似健壮的年轻人会突然猝死?据《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18-35岁人群猝死比例已从2015年的12%飙升至2024年的28%,40岁下面内容人群更是占到了总猝死人数的40%。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,年轻人猝死其实有两个共同特点。

共同点一:多数人有”隐性”心脏疾病

你可能不知道,80%以上的猝死属于心源性猝死,而年轻人猝死者中,超过30%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。这些”隐形杀手”包括肥厚型心肌病、长QT综合征等,平时可能毫无症状,却在关键时刻致命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也在年轻化——30-40岁冠心病患者已占心梗总人数的43%!

这些疾病为何难以发现?很多年轻人存在”健壮感知偏差”,总觉得自己身体好,有点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。殊不知,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隐患悄悄滋长,最终酿成悲剧。

共同点二:存在急性触发影响

2020年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研究指出,超半数青年猝死者在发病前处于过于激动、劳累的情形。熬夜、饮酒、饮食过饱等不良生活习性紧随其后。这些影响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导致冠脉斑块破裂、痉挛,最终引发急性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。

北京安贞医院专家杨红霞提醒,长期吃外卖、熬夜加班、频繁应酬、心情波动大等,都是年轻人猝死的危险影响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性,正在悄悄侵蚀着年轻人的健壮防线。

怎样预防年轻人猝死?

预防胜于治疗,对于年轻人猝死难题,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:

1. 主动筛查疾病:特别是有家族猝死史者,应定期做心电图、心脏超声检查;”三高”人群每半年查一次指标;高危人群遵医嘱备好急救药物。

2. 调整生活方式:保证7-8小时高质量睡眠;坚持低盐低脂饮食;每周3-5次中等强度运动;戒烟限酒。

3. 识别预警信号:猝死前1周,多数患者会出现疲劳、反复胸闷等症状。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休息并就医。掌握”黄金4分钟”急救聪明也很关键,心肺复苏和AED使用能大幅进步抢救成功率。

年轻人猝死不是偶然事件,而是长期不良习性和忽视健壮的结局。记住这两个共同点,改变生活方式,定期体检,才能远离猝死威胁。你的健壮,值得你从现在开始重视!